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成本费用 >> 正文
工程项目中造价合理化的模式探究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0-19 6:32:39

  摘 要:考察目前的相关文献,业界针对造价合理化的讨论十分普遍,并逐步形成了以技术角度来实施造价合理化的思路。造价合理化固然须建立在造价技术的基础之上,但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却是因过度依赖于造价技术层面上的工具理性而导致的。为此,应围绕着增进人员素质、增强部门沟通、优化绩效管理、提升预测质量等方面进行合理化构建。

  在增强项目“产出/投入”比值上,往往依赖于一系列造价控制手段。而在手段的具体实施之前,仍取决于造价概算环节的准确性与否。即使在全面预算下的造价控制,还须在一定的额定费用范围内来展开。对于如何实施造价合理化的问题,在工程界已有大量文献给予讨论。从文献的内容表述来看,仍聚焦于造价技术的科学、精确性方面。诚然,优化造价概算技术必然将有助于造价合理化的开展。但是,这并不完全与当前造价问题所形成根源相契合。正因如此,笔者尝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工程造价中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化模式。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首先提炼出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化模式构建。

  一、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经济学视角,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所反馈的信息显示,造价人员因对工程整体视阈的缺乏,以及仅凭自身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将在20%左右的程度上影响到造价合理性的实现。与此同时,建构工程与各媒体的共生效应也应纳入到整体视阈的范畴。然而,造价人员在工具理性驱动下似乎在概算层面显得一丝不苟,却可能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出现“三超”(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

  (二)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

  考察现实的工程造价过程,建设方因组织结构职能化而影响到在项目设计、项目概算、项目施工等三方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在信息不完美的前提下造价人员难以充分掌握设计人员的预想,也在概算时忽略了施工人员的现实处境。目前诸多文献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仍在于所谓的“人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之类的解释。实则不然,在职能组织结构模式下,各职能部门人员的横向联系须建立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结果现实的企业却缺少这类制度安排。

  (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机制设计理论认为,一项制度能否具有效率性,关键在于它的设计能否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激励兼容”是指,激励制度的供给者在满足被激励者需要的同时,还使得被激励者能按照供给者的预期行事。这种过程型激励在企业工程造价中的人员绩效管理中,却往往未能得到重视。正因如此,在当前建筑工程层层外包的背景下,建设方有关人员往往并不关心造价的合理性,而是期望于把成本控制压力转嫁给承包方来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目标。

  (四)有限理性存在的问题

  由西蒙提出的“有效理性”实则表明,因人类的计算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约束性,因此不可能对未来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进行充分预期。而这一经济学思想便可以用来考察“三超”现象的发生原因。受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因素影响,建设风险必然大量存在。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以上所提炼出的4个问题来看,它们都不是因为缺乏造价技术而导致的。其产生的根源可归纳为:在造价人员素质、部门间的沟通、绩效管理、造价预测等方面所产生的原因。为此,在解决问题的思路部分也应围绕之而展开。

  (一)增进人员素质的思路

  从目前企业在增进造价人员素质的做法来看,大都突出岗位技能的训练。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1)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不主要产生于岗位技能方面,而是在造价信息不完善上;(2)通常岗位技能培训强调对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造价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接收。因此,仍可保留定期的人员培训模式,但应在两个方面下工夫,即突出对造价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强化岗位意识培养。

  (二)增强部门沟通的思路

  在提出问题部分已经指出,信息不完美的普遍现象制约了相关人员的信息沟通。与此同时,目前企业广泛采取的职能型组织结构,也固化了部门间信息交流不畅的现象。针对上述原因本着“先易后难”的问题解决方式,应先从调整组织结构上下工夫。应以项目小组为业务单元,以矩阵型结构为组织架构,来推动跨界信息间的交换。

  (三)优化绩效管理的思路

  激励机制的构建属于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起到激发相关人员履行造价合理化要求的作用。在具体的优化中应分别明确三个问题,即绩效管理目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