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引黄总干线水工隧洞工程检测和缺陷处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5 19:18:45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口了国外探地雷达,从此我国混凝土无损检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实现了真正的无损、快速探查。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率宽频带短脉冲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亦称双程走时)、幅度与波形等资料,可探测介质的结构、构造与埋设物体,混凝土内部均质性的变化会在雷达图象上有不同的反映。当混凝土内部存在某种缺陷(如孔洞、松散体、异物等)时,雷达图象将呈现出异常变化。

  本次检测采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2000型探地雷达,分别选用了频率为400MHz、900MHz、1500MHz的测量天线,其探测控制深度及分辨率分别为3.0m、15cm;0.9m、5cm;0.4m、1cm.此外,在应用表面波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利用表面波经过混凝土内部孔洞部位时引起的波形畸变、幅度衰减和波速降低等异常现象,对混凝土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位置进行了判断,并钻取少量芯样予以验证。

  2.3 混凝土裂缝性状的检测

  主要调查裂缝的形式、宽度、长度、深度及裂缝发生的部位和分布情况,并对裂缝成因和危害性进行分析。  采用读数显微镜对裂缝宽度进行检测,测量精度为0.01mm.采用CTS-45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方法(平测法)”检测混凝土的裂缝深度。

  2.4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检测 为了对各检测工程目前混凝土渗漏的情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对各隧洞渗漏的形式、发生的部位、渗漏程度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渗漏普查与探地雷达检测结果,钻取有代表性的混凝土芯样,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混凝土室内抗渗试验,检测各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达到原混凝土设计抗渗性能。

  2.5 混凝土的压浆(水)检测 本项目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隧洞一、二次支护新老混凝土结合层的粘结情况,并根据压浆(水)试验结果判别是否需要进行接缝灌浆及预估可能的灌浆量。

  2.6 混凝土的碳化检测 主要检测混凝土的碳化状况,并按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2.7 混凝土衬砌厚度和钢筋保护层的检测 衬砌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应用探地雷达和表面波法的频散特性进行检测,并钻取少量芯样予以校核。

  3、隧洞检测主要成果

  3.1 总干线9#隧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1997年9月和1999年4月两次对9#隧洞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发现该洞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如下:

  (1)全洞32个浇筑段中有19段在拱顶出现纵向裂缝,共22条,总长86.9m,最大缝宽0.5mm,最大缝深278mm,大多数裂缝发生在隧洞进、出口段和塌方处理段。

  (2)约有三分之一的环向伸缩缝,因止水带安装错位,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发生渗漏,不能满足止水设计要求。

  (3)底拱混凝土约有50%的芯样强度低于设计标号。

  (4)压水检查发现,一、二次支护新老混凝土结合层质量大多不良,约有60%的检查孔的混凝土单位吸水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共发现混凝土衬砌渗水点54处。

  (5)混凝土碳化严重,平均碳化深度为14.2~17.0mm,实测最大碳化深度达42.4mm,已接近钢筋保护层厚度。

  (6)底拱表层钢筋实测位置大多位于距底拱表面150~200mm处,对底拱衬砌的受力状态不利。

  (7)在6个浇筑段中存在局部混凝土内部缺陷(孔洞、蜂窝等),严重影响底拱混凝土的总体强度和抗渗能力。

  3.2 总干线6#~8#隧洞

  (1)由国电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聚石地基公司在现场检测的管片混凝土强度统计结果表明,44组实测强度的平均值为52.4MPa,最大值为74.0MPa,最小值为37.9MPa,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强度C30.

  (2)由于TBM施工的原因,6#隧洞N2红黏土洞段从桩号0+980至桩号1+318,在两侧管片中部连续或间断产生一条或多条裂缝,该段长约338m,裂缝宽度一般为0.1~0.5mm,个别宽达1.0mm,缝深为20~80mm.该洞段的侧拱和顶拱管片之间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错台现象,即侧拱管片向洞内移位,其中以758~766环最为明显,移位错台最严重的达100mm.

  (3)由于局部施工质量未达设计要求,6#~8#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